(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整理)
2025年3月5日,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,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,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主要涵盖以下方面:
1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: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一体推进教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,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,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。
2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
推进立德树人工程: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,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基础教育扩优提质: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,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持续深化“双减”,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,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。
优化各级教育发展: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;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,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;办好特殊教育、继续教育、专门教育,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;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;分类推进高校改革,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,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,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;普及心理健康教育。
3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: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。弘扬教育家精神,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
4、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:加强拔尖创新人才、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。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“帽子”治理,建立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,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、厚积薄发。
5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
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。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。
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
6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
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:优化就业创业服务,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。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,增加制造业、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。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,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,让多劳者多得、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。
加强精神文明建设: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。深化全民阅读活动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。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,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、健身心。